找到相关内容101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获得观音感应之方法

    ,却不应老是求菩萨的物质帮助,应该更进一步地向人格的内心下工夫。所以普门品中说:“若有众生多于淫欲,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,便得离欲;若多嗔恚,常念观世音菩萨,便得离嗔;若多愚痴,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,便得...

    佚名

    |观音|感应|观世音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08024421862.html
  • 爱语、利行、同事的体性广说

    舍弃财位清净出家,依靠乞讨存活,由此决定获得后世的安乐,不必求取今生的安乐。   三、于现法、后法利(今生和来世的利益)劝导利行,即劝导在家和出家人趣向世间和出世间的离欲,由此能让他今生获得身心轻安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四摄|爱语|利行|同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7/12302526947.html
  • 万法唯识,醒梦一如[堪布益西彭措]

    rdquo;   然后又问是不是其他三果,都回答不是。   又问:“你离欲了吗?”   回答:“没有。”   这时候,钵树多王大怒说:“...

    堪布益西彭措 讲授

    唯识|梦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1/20292233981.html
  • 高僧的特质

    你们随佛出家,佛是菩萨道的完成者,菩萨道讲自利、利人,自利、利人是以解脱道做基础,如果没有解脱道做为基础,说自利、利人是不切实际的话。能修梵行、离欲而得解脱,以离欲解脱的方法来自利、利人,这是行菩萨道,圆满的时候就是成佛。佛法是这样的路线下来的,在家人难以具备修梵行、离欲、解脱的条件,梵行是什么?梵行主要是指离男女欲,我常说男女结婚叫做跳火坑,跳什么火坑?跳五欲火的火坑。梵行的初步就是离欲条件的开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2143517.html
  • “结缘”与“了缘”的意义何在

    挑逗、引诱或试探。出家人都是凡夫,都不是离欲的阿罗汉,所以佛经中说男女之欲最可怕。如果追究我们每个人的过去因缘,都曾是无量众生的眷属;若要了缘,就得跟一切众生继续不断地成为夫妇,根本不可能有出家的机会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3543592.html
  • 出离心——舍离五欲的心

      修行不能没有出离心,没有出离心而想开悟,那一定是外道。目前有人自以为在教禅,自命为禅师,但是不离五欲,认为释迦牟尼佛也不离欲,并且主张在欲中才能真正地修行。那是外道,不是佛法。   有出离心才能出三界,才能在生死之中自在,才能不被五欲勾引、不受尘境动摇。   有人会以为出离心是小乘,禅是大乘,两者无关。不对!人间的伦理道德、小乘的出离心、菩萨的菩提心,这三样具备了才是大乘的禅。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3743930.html
  • 行人二十种病气

    众人之德行。   无知气——于佛法无正知见,不明事理,终日随众打转。应警觉自心,省悟不昧,开发心智而得旨。   世俗气——虽修心法,却全以世俗眼光来看问题,不能离欲。应超脱尘俗之累,一心向道,清净无为。...

    宋智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1547640.html
  • 法念住

    佛为「心」,以僧为「识」,入息见「已生是境」心安住于远离,出息见「未生是心」心安住于无常。  十四.体验离欲:体验「欲生」、「我慢生」都是无常苦迫而不费力地根尘离系。入息见「根是根、尘是尘」,出息见「...了就离欲了。这就是法念住的第二步。  十四.体验离欲  在离欲的世界里面,是没有我,没有我所。  体验无常,吸气,体验无常,呼气;体验念念不住,吸气,体验念就是念念不住,呼气;体验「欲」从我、我所的...

    张大卿 弘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2148809.html
  • 无常观

    无常的理则,进而产生厌欲(nibbindati)、离染(virajjati)、离欲(viraga),而得到解脱自在。  为了将色(肉体)等五蕴细腻观察而得到内观智慧,经中常常说到“当观知诸所有色,若过去...

    张慈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4551738.html
  • 《杂阿含经》出版 序

    现代人的阅读习惯。我们一生若都有《阿含经》相伴随,就有如佛陀及诸贤圣、诸大善知识常相左右,何其幸运!何其幸福!  愿所有受持阿含者,皆能厌欲、离欲、灭尽欲,得究竟安乐! 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952421.html